导尿术的演变与清洁间歇导尿技术的起源

文章来源:阴囊脓肿   发布时间:2022-5-15 17:11:44   点击数:
 皮肤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bdfyy/bdfal/
纵观人类对导尿技术和导尿材料的不断革新,现代清洁间歇导尿技术的诞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当前,随着清洁间歇导尿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开展实施,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病死率大幅度下降,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清洁间歇导尿技术已被国际尿控协会作为排空膀胱的首选方法和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重要手段。

导尿管的英文单词catheter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让物质进入或将物质向下发送”。

年德国学者Strommeyer首次提出间歇性导尿(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IC)的概念,间歇性导尿是一种定时冲洗膀胱和把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液从其体内导出的治疗方法;年Morton提出脊髓损伤患者应使用无菌导尿管排空膀胱,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经过锻压成型、带气囊的Foley导尿管,因此,经尿道或者耻骨上膀胱造痿的长期留置导尿方法开始被广泛使用。

留置导尿图示

然而,长期经尿道留置导尿管可导致很多并发症,如尿道炎、结石、导尿管堵塞致引流不畅、导尿管周围渗漏以及膀胱颈及尿道糜烂等,还可导致患鳞状细胞癌的风险升高。

耻骨上膀胱造痿虽然在预防尿道和膀胱颈糜烂以及降低附睾炎、阴囊脓肿和尿道痿的风险方面优于经尿道留置导尿,但耻骨上膀胱造痿属于侵入性操作,且长期留置造痿管也会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耻骨上膀胱造瘘图示

年,波士顿的Munro利用间歇灌注膀胱的方法,使一名逼尿肌无张力的患者恢复了正常的膀胱容量。年德裔犹太医生LudwigGuttmann创建了英国国家脊髓损伤中心,他很快发现,持续留置尿管和耻骨上膀胱造痿并不能减少泌尿系统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的发生。年LudwigGuttmann提出无菌间歇导尿(sterile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SIC)的理念,以避免在导尿过程中将细菌带入膀胱;年他发表文章,阐述了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无菌间歇导尿治疗的效果,其中例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尿路结石的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间歇导尿图示

美国JackLapides医生发现,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的原因主要是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内压升高以及尿液滞留,而非细菌本身;他认为LudwigGuttmann的方法无论从生理学还是从可操作性上来看,都是没必要且不切合实际的。年冬天,他和护士BettyLowe在治疗一例多发性硬化症女性患者的过程中,第一次应用居家清洁间歇导尿,患者短期内获得了控尿,无泌尿系感染发生。这名患者去欧洲旅行时导尿管不小心掉在公共卫生间的地面上,经过简单清洗后再次使用,但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随后Lapides医生发表了数篇文章向全世界泌尿外科医生介绍清洁间歇导尿,提出保持患者膀胱排空的频率比保持尿液无菌更重要的观点。

现代泌尿外科治疗手段中,清洁间歇导尿技术常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之前。清洁间歇导尿可以帮助膀胱有规律地储存和排空尿液,改善膀胱功能,缓解膀胱输尿管反流以及肾脏、输尿管积水的症状,避免长期留置导尿管所致的各种并发症。当前,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死于肾脏相关疾病的人数比例大幅度下降,生存质量提高,清洁间歇导尿也已被国际尿控协会作为排空膀胱的首选方法和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重要手段。

End

本文节选自《再谈清洁间歇导尿对小儿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价值》,原文发表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年11月第20卷第11期

作者:田军张潍平孙宁李明磊宋宏程李宁

作者单位: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医院泌尿外科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ekoala.com/hbyx/90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