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或者运动后的受伤不可避免,您也一定听过“冰敷”。很多人习惯于受伤后或者出现身体各个部位的疼痛用冰块覆盖于身体表面,虽说冰敷有时候挺管用,但不是所有疼痛炎症,都用冰敷来救!并且您可能不知道,冰敷作为“冷疗”的一种,有着非常多的细节及注意事项,相伴的也有一些风险。
01冰敷(冷疗)有什么作用?
主要是通过低温作用于皮肤和深层组织,以达到减少出血、减轻炎症,缓解肿胀和疼痛的作用,因此最常用于外伤等引起的炎症急性期。同时冰敷还可以减少继发损伤,减少其他结构的损伤。
02如何正确冰敷?
医院或者药房会有专业的冰袋出售,但是如果家中无常备冰袋,紧急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自制来完成。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冰敷最好使用的是冰和水的混合物,切记不是纯冰块。我们需要一个无破损的塑料袋,冰和水的比例是1:2或者1:3。
03冰敷时机
伤后立马开始冰敷,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冻伤,最好间隔毛巾类的物体假体保护,但是不能过厚,否则无法达到效果。
切记不是冰敷时间越长越好,机体为了抵抗低温,太长时间的冰敷会造成收缩后的血管代偿性的扩张,从而无法达到减少炎症渗出,减少出血等目的。这就如冬天长时间出门脸色是红肿的是一个道理。所以建议:每次冰敷20-30分钟,每间隔1-2小时一次。
04是否需要热敷?
目前提倡冷敷到底,特别是在伤后的72小时以内,切勿热敷,否则会加重出血,加重肿胀及疼痛。需要热敷的疾病:慢性损伤需酌情选择热敷,尤其是劳累性引起的退变性损伤。包括腰肌劳损,肩周炎等。
05冰敷的禁忌症
冰敷的禁忌部位为枕后、耳郭、心前区、腹部、阴囊、足底六个部位。冰敷能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减轻肿块的疼痛,另外,对高热者,敷在头、颈后等处,能降低体温,改善不适。在进行冰敷时,一定要严格控制自己的禁忌症。冰敷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冻伤,一般每敷20分钟就应停一会儿再敷。另外,如果冰敷部位出现发青、发紫、麻木、冰敷等情况,则应立即停止冰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