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正传》为明代虞抟编著,是一部中医综合性著作。综合性医书。八卷。明·虞抟撰于年。
此书前列“医学或问”51条,系虞氏对医学上的一些问题进行辨析,以申明前人“言不尽意之义”(见凡例)。次分述临床各科常见病证,以证分门,每门先论证,次脉法,次方治。凡所述诸证,均先立论,必以《内经》要旨为提纲。其证治则以朱丹溪学术经验为本。脉法采摭《脉经》,伤寒、内伤、小儿病分别宗法张仲景、李杲和钱乙。作者广泛参考诸家学说,结合家传和个人学术经验予以论述。虞氏对咒禁、巫术,以运气推算病期、病证和治法等均持批判态度。
现存多种明刻本、日刻本。年后有排印本。
该书系作者摘取《内经》、《脉经》之要旨,旁采历代医学之宏论效方,秉承家传,傍通已意而成。全收共八,内、外、妇、儿、口齿各科俱备。收载近百种病证,每病为一个门类,病下设论、脉法、方法几个项目,有理,有法,有方,有药,有按,有案。其论治伤寒宗仲景,内伤宗东垣,杂病尊丹,旁征博引,参以已见,为一部具有实用价值的中医古藉。
虞抟方
一、连附六一汤
[组成]黄连18克、附子(炮,去皮脐)3克。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稍热服。
[功效]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炽盛,胃月完剧痛,呕吐酸水等证。
[来源]《医学正传》
二、三妙丸
[组成]黄柏(酒炒)克、苍术(米汤浸一、二夜,细切焙干)克、牛膝60克。
[用法]为细末,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9克,空腹姜、盐汤送下。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下注,脚膝红肿等证。
[来源]《医学正传》
三、?效参香散
[组成]粟壳(去穰蒂,醋炙)36克、陈皮39克、内豆蔻(面裹喂)12克、茯苓(去皮)、白扁豆各12克、木香、人参各6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1.6克,清水汤调下,食远服。
[功效]健脾利湿,涩肠止痢。
[主治]痢疾日久,秽积已少,腹中不痛,或微痛,下后窘迫,但滑溜不止,乃收功之后药也。
[来源]《医学正传》
四、三根饮
[组成]五倍子根、苍耳草根、臭樗木根各等分。
[用法]上细切,每服21克重,加生姜3片,大枣1枚,大黑豆36粒,糯米49粒,水煎至一半,去渣温服。
[主治]休息痢年久不愈者,其效如神。
[来源]《医学正传》
五、椿皮散
[组成]樗根白皮60克、槐角仁克、枯白矾60克、炙甘草3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9克,清米汤服下。
[功效]宽肠驱风,活血止痢。
[主治]血痢及肠风下血。
[来源]《医学正传》
六、大刀夺命丸
[组成]杵头糠、牛转草各克、糯米克。
[用法]上为细末,取黄母牛口中诞沫为丸,如龙眼大,入锅中,慢火煮熟。如加60-90克砂糖入丸内,其效更佳。时常食之。
[主治]噎膈不下及翻胃等症。
[来源]《医学正传》
七、生韭饮
[组成]生韭叶一握、连皮桃仁10数个。
[用法]生韭叶自然捣汁。先细嚼桃仁,后以韭汁送下。
[功效]开提气血。
[主治]食郁,久则胃脘有瘀血作痛。
[来源]《医学正传》
八、清膈丸
[组成]黄芩、黄连(炒)各15克、香附4.5克、苍术60克。
[用法]上为细末,新取红熟栝蒌,去皮捣烂,和丸如绿豆大。每服6-9克,白汤送下。
[功效]清热利湿,行气导滞。
[主治]湿热气滞。
[来源]《医学正传》
九、消风百解散
[组成]荆芥穗3克、白芷3克、陈皮3克!麻黄(去节)3克、苍术3克、甘草1.5克。
[用法]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3片,葱白3根,水煎。热服。咳嗽甚者,加乌梅1个,同煎服。
[功效]疏表散邪。
[主治]四时感冒,头疼发热,咳嗽鼻塞,声重喘急。
[来源]《医学正传》
十、地仙煎
[组成]细山药克、杏仁(去皮尖)30克、生牛乳汁克。
[用法]将杏仁研细,入牛乳、山药搅匀,绞取汁,重汤煮1日,用新瓷瓶密封。每服15-30毫升,空心温酒或汤调下。
[功效]滋阴生津润燥。
[主治]诸燥证。
[来源]《医学正传》
十一、如神救苦散
[组成]御米壳(蜜炒)3克、陈皮15克、壁虎8克、乳香8克、沉药8克、甘草8克。
[用法]上诸药为细末,每服9克,煎服。
[功效]行气,活血,通络。
[主治]瘫痪,手足走痛不止,非痛勿用。
[来源]《医学正传》
十二、双和散
[组成]白芍药3克、黄芪(蜜炙)1.8克、熟地黄1.8克!川芎1.8克、当归1.8克、炙甘草1.2克、肉桂1.2克。
[用法]上细切,上作一服,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温服。
[功效]补血益气,治虚劳少力,不热不寒,温而有补。
[主治]大病后血虚气乏者。
[来源]《医学正传》
十三、人中白散
[组成]人中白60克、黄柏(盐酒拌炒褐色入)15克、生甘草15克、青黛1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童子小便调服。
[功效]养阴清虚热。
[主治]阴虚火盛,及五心烦热等证。
[来源]《医学正传》
十四、还魂丹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
[用法]上作一服,水煎,温时灌下。
[功效]温阳救恶。
[主治]中恶已死。
[来源]《医学正传》
十五、杉木节饮
[组成]杉木节克、槟榔7枚、大腹皮30克、青橘叶49片。
[用法]上细切,作一服,用顺流水0毫升,煎至毫升。上分作3服,1日服尽。
[功效]祛风清热消肿。
[主治]脚气发作,恶寒发热,两足肿大,心烦体重垂死者。
[来源]《医学正传》
十六、珍珠粉丸
[组成]黄柏、真蛤粉各克、珍珠90克。
[用法]上为末,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2-15克,空心温酒下。
[主治]精滑自浊。
[来源]《医学正传》
十七、豨莶散
[组成]稀莶草、小蓟根、五爪龙(即五叶藤)各等分。
[用法]上研细,用酒和匀,滤去渣。服毫升,得大汗通身而愈。
[主治]痈疽发背及一切疖毒等证。
[来源]《医学正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