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重建自爱篇探究情绪四大障碍

文章来源:阴囊脓肿   发布时间:2023-4-16 12:48:06   点击数:
 北京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你是否总爱批评或抱怨别人?

你是否经常产生恐惧感或负罪感?

你是否非常挑剔或充满怨恨?

请想一想你习惯的思维模式、常常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它们更多的是批评、恐惧、负罪感或怨恨吗?

《生命的重建——自爱篇》一书的作者露易丝海女士,把批评、恐惧、负罪感、怨恨称为“四大障碍”,同时补充说明:怨恨是被压抑的愤怒。

作者审视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是一个怨念深重的人,我的内心承载了许多来自过去的苦难。”

自幼父母离异,5岁被邻居强暴,整个少女时代一直受到凌辱和虐待,16岁即产下一个孩子,出逃结婚后又被结婚14年的丈夫抛弃,得过癌症。。。。。。上天似乎把所有生活的苦都统统加附在她的身上,这本该是一个多么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或者说早已自杀无数次的女人!

而事实上,作者却活出了另一种人生,成就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的重建”,甚至她如今的身份与成就令人感叹到晕眩:

露易丝·海,美国久负盛名的心理治疗专家、杰出的心灵导师、著名作家和演讲家。她是全球“整体健康”观念的提倡者和“自助运动”的缔造者,被称为“zui接近圣人的人”。

在她被确诊患有癌症之后,她在自己身上实践整体康复的理念,她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采取积极思维的方式,实现身体、心灵和精神的整体健康。6个月后,她摆脱了癌症,完全康复。她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揭示了生命可以重建,无论是你的健康、婚姻家庭、人际关系,还是你的整个人生。

《生命的重建》这套书,在全球畅销超过5千万册,其作品翻译为29种语言,流传35个国家。

《生命的重建——自爱篇》帮你深度探究形成负面情绪“四大障碍”背后的原因,重新找回与自己内在智慧的联结,获得“内心的力量”。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三种状态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三种状态:父母状态、成人状态、儿童状态。

当处于“儿童状态”时,你会体验到童年的感受,好的与坏的感受都有,你会再现过去的情形,再次体验过去的情绪,可你学不到任何新的东西。

父母状态:这来自于年幼时父母的言行和对待我们的方式。

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他们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的童年的生活,并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处在这一状态时,我们表现得正如我们自己的父母。

当我们处于父母状态时,基本上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并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你无法给新知识新观念腾出一席之地,旧的思想主宰着你,因而,单靠争论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只会让人更固执已见。

虽然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极大,但每个人都独特性,是独立的个体,因此不会成为父母的复制品。

再来说说“成人状态”,这是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能计划、决定、行动,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

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不再被父母留在脑子里的过去的声音驱使,也不被童年的情绪围困,进而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并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有句话说,“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当我们走出“儿童状态”,挣脱出“父母状态”,步入“成人状态”时,才拥有了独立的灵魂、找到真正的自己。

你的经历总是反映出你的内心思想,不知不觉中形成“四大障碍”。

我们身上都有家庭的习惯模式。

如果在你的家庭中,批评是家常便饭,当你长大成人后,你就会是一个喜欢批评别人的人。

如果你生长在一个不允许表达愤怒的家庭,那你将总是习惯于忍气吞声,让愤怒留在你的身体里。

如果你生长在一个受负罪感操控的家庭,那么你很可能长大后也总是会产生内疚感,习惯于说“对不起”,很难提出任何要求,甚至你会觉得,只有以某种方式操控别人,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只有我们认清这四大障碍,走出自己的家庭经历,走出烙印在心中的“父母状态”,步入“成人状态”时,我们才能与自己的内在智慧联结,找到真正的自己。

探究情绪中的“四大障碍”,与你的“内在智慧”联结。

我们总是会因为同样的事一遍一遍地批评自己或他人。《生命的重建——自爱篇》一书的作者认为:

“我们抱怨其他人,其实就是在抱怨自己的某些方面。我们总能在其他人身上找到自己的映象。”如果你一直喜欢批评他人,那么你就要让自己变得更有爱心、更善于包容,要耐心地对待你自己。

不得不说,许多父母在不自觉地用“负罪感”控制他们的孩子。他们经常违心地让孩子感觉自己“不够好”。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多数始终活在负罪感的阴云之下,总为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斥责自己。

每当有负罪感在心中升起时,请你问问自己:“我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我正在努力取悦谁呢?”请有负罪感的人学着说“不”,学会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

作者认为,怨恨是埋藏已久的愤怒。

“怨恨会滞留在我们的身体内,而且不同的怨恨通常会聚集在同一个地方,它们会逐渐积累成疾,吞噬身体,最后变成肿瘤和癌症。”

作者把女性患子宫囊肿和肌瘤的原因,称为“他做错了综合征”。当人们遭遇情感波折,通常是两性关系的波折时,就会殃及这些女性器官;如果女性不让这些伤害离开,它们就会变成囊肿或肿瘤。

同理,作者认为,癌症就是积怨侵蚀身体导致的疾病:如果我们压抑内在情绪,它们就会跑到身体的某个部位中去,历经数年之后,这种消极的情绪就会在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显现出来。

说到此,不得不谈一谈抑郁。

“抑郁是向内的愤怒,这种愤怒产生于你觉得自己没有愤怒的权利。等到我们感觉到抑郁时,就很难摆脱它了,做每件事都像是在挣扎,令人绝望。”

面对愤怒,作者建议最好每周发泄一次情绪,比如一种“外显化”的方法:拿来一根橡胶管和一些旧电话簿,用橡胶管一遍遍地抽打电话簿,让各种情绪显现出来。

一旦你释放掉愤怒,你便能够从新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作者还举了一个她的学生的例子。

她在向她的母亲和酗酒的女儿骂得无言以对,充分释放自己的愤怒后,几天后她的女儿再来看她时,她深深地拥抱了酗酒的女儿,在她心中,曾被愤怒占据的空间,已经完全留给了爱。

因此,选择不伤害他人的方法,释放自己的情绪:愤怒、狂暴和羞耻后,我们才能真正地爱自己。

宽恕是打开自由之门的钥匙。

什么是宽恕呢?作者认为,“放下受伤的感觉,放下整件事就是一种宽恕。”

特别是在我们生病的时候,一定要环顾四周,看看我们需要原谅谁。那些我们认为最不能原谅的人,才是我们最需要原谅的人,不原谅不会伤害到别人,却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在作者被诊断得了癌症之后,她努力放弃评判、指责自己和他人,停止讲述消极的故事。刚开始她很吃惊,发现自己竟然对别人无话可说,后来,她慢慢发现,还可以有其他的交谈方式。

“要变得自由,你要放下自以为是的怨恨,不再自怜,当你自怜时,你就会变得无助,要想拥有力量,你就要靠自己站起来,要承担起责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就是一次探寻情绪障碍的治愈之旅。书中的蛤蟆先生拥有着令人羡慕的一切物质财富,而他唯独没有快乐。

他始终活在童年时期父亲的阴影之中。他的内心充满着自卑(甚至是负罪感)、抱怨、批评和自怜,这也无不映射出他的父亲对他的态度,映射出他童年时期的家庭生活。直到蛤蟆先生勇敢地走进心理咨询室,通过一次次诊疗,他终于释放出压抑已久的情绪,与父亲和解、与过往的成长经历和解,原谅了身边曾伤害过他的人,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力量。

书中引用了作家艾曼纽的一段话:

“请将痛苦当作教益,而不是惩罚。我的朋友,请信任生命。无论生命要带你去哪里,这些旅程都是你必须要走过的。你必须有丰富的经验,才会知道哪些是真理,哪些是被你曲解的生命意义。然后,你才能够爱你的家庭,找到灵魂中的自我,变得更加有活力、更加有智慧。”

有句话说,“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当我们摒弃“四种障碍”情绪,步入“成人状态”时,才拥有了独立的灵魂、找到真正的自己。

当我们常真实地处于自我感觉良好时,我们就具有了天然的吸引力,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快乐,做任何事都轻而易举。

“当我们学会爱自己、信任我们所拥有的“内心的力量”时,我们便和“无限的精神”一样,成为充满爱的世界的创造者,我们对自己的爱会促使我们从受害者变成人生赢家。“

我们一定要相信:我们配得上生活赐予我们的一切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ekoala.com/yfzl/916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