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位支撑与爬行运动是直立运动的基础。独立行走的两个条件是四爬运动的完成和站位动态平衡完成。爬行运动完成标志着躯干回旋运动完成、骨盆的运动分离能力提高、骨盆离开床面上抬的抗重力能力的获得。促通向侧方的重心移动及双下肢的交互运动。
四点位支撑与爬行条件有两手支撑的完成(两肘支撑和抬头是两手支撑的前提);四爬位的实现;立直和平衡反应的进一步完善(迷路立直、视性立直、躯干立直是四爬位的前提);从俯爬位到四爬位再到俯爬位姿势变换的能力;四肢交互协调运动模式的完成。
四点支撑必须满足条件1.头部控制能力2.脊柱伸展,骨盆的旋转活动控制,躯干的控制能力和稳定性
3.上肢的支撑抗重力能力
4.下肢的运动控制和负重能力
影响因素1.上述条件1-4不满足,
2.缺乏四肢左右对称的协调
3肌力障碍
4原始反射尚存
5.身体无移动意识或兴趣
6.异常姿势,联合运动模式出现
7.四点支撑的平衡协调差异阻碍运动
促通四点支撑的训练方法方法一;患儿俯卧,上肢支撑,头部中立,一侧下肢屈髋屈膝,一侧伸展位保持,治疗师于患儿后方辅助患儿姿势保持控制肩臀水平保持,双下肢交替进行训练。
方法二;
在滚筒上训练,俯卧位于滚筒上,上肢支撑叮嘱患儿抬头,下肢屈髋屈膝,治疗师与患儿身后,维持患儿身体重心交替转移,保持四点支撑位。
骨盆控制训练方法一;
患儿四点支撑,上肢伸展支撑,一侧下肢在骨盆前后左右移动,调整躯干的回旋运动,治疗师观察肩胛带骨盆的同一水平高度,维持患儿的平衡。
方法二;
患儿四点支撑,一侧上肢伸展支撑,一侧上肢后伸,一侧下肢在骨盆前后左右移动,调整躯干的回旋运动,治疗师观察肩胛带骨盆的同一水平高度,维持患儿的平衡。
方法三;
同方法二,同时一手辅助患儿肩部,一手叩击患儿躯干和腹部,同时叮嘱患儿头部回旋,上肢后伸运动。
四爬移动训练方法一;
患儿四点支撑保持,治疗师在其身后左侧上肢向前运动,右侧上肢伸展负重,右侧下肢屈曲,左侧下肢伸展,上下肢对角线交替向前运动。同时抑制肩臀一致高度和躯干的背屈。
方法二;
有家长和治疗师协同患儿交替向前运动,患儿四点支撑保持,家长与治疗师分工辅助四爬位移动,家长在患儿前方,辅助患儿上肢交替向前控制运动,治疗师于患儿后方辅助患儿骨盆旋转躯干和下肢的交替屈曲运动,共同完成四点支撑爬行移动。
撰文作者简介;刘君宇康复治疗师
版权声明;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尊重原创作品与劳动。本平台仅限于康复医学专业信息发布与内容的版权属相关权利人所有,最终解释权归本平台所有。如有虚构雷同纯属巧合,如存在使用不当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刘君宇中科医院专家中科医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