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蛋蛋不见了,三次就医,差点就要

文章来源:阴囊脓肿   发布时间:2022-9-17 19:19:47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儿子的蛋蛋空瘪瘪的?可能是隐睾哦。

隐睾是啥?会影响宝宝的终身幸福吗?

快跟虎妈一起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虎妈

作者

夏天

来源

男孩派(洞见旗下账号)

前几日,好友忧心忡忡地问我有没有熟悉的小儿泌尿外科的专家可以推荐。

“晨晨怎么了?”我关切地问。

“嗯……看了之后再告诉你。”

见好友有点犹豫,我便不再追问,但心想应该不是小问题,便给她介绍了一个省儿保泌尿外科主任。

几天后,好友约我出来说要好好谢谢我,见她脸上并没有难过的神色,我觉得问题大概是解决了,就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这回可以说了吧,什么机密?”

好友这才跟我说起了一波三折的求医之路。

发现:弟弟的“蛋蛋”和哥哥不一样晨晨出生后半个月的一天,我给他擦洗小屁屁,忽然发现他的小鸡鸡部位跟哥哥有些不太一样。

小鸡鸡下方的阴囊包裹得很紧实,却不能明显地看到两颗“小蛋蛋”。

我回想哥哥小时候,阴囊的褶皱松垮垮的,能清晰地看到里面的小蛋蛋。

我心里“咯噔”一下,便用手去触摸,大概是宝宝觉得难受了,“哇”地哭了起来,我便停了下来。

“不会是隐睾吧?”

因为大宝是男孩子,所以我对“蛋蛋”的那些事还是略知一二的,当下,心里就冒出了一个大问号。

等老公下班回来,我把自己的担心跟他说了。

男人就是大大咧咧,他瞥了一眼:“等大点了再看,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

也许他说的是对的吧,我安慰着自己。

第一次就医:建议观察到1岁半自从发现晨晨的蛋蛋有点异样后,我每天给他洗屁屁时都会仔细检查一番,但越检查越不确定到底是不是隐睾。

我之所以不太确定,是因为热的时候能在晨晨阴囊处看到右侧小蛋蛋,左侧的虽然位置高些,但也还是能触摸到,不过天冷的时候,阴囊就整个是紧缩着的,看不到两颗蛋蛋的模样。

总之,和哥哥不一样。

当我发现自己连别的男宝宝尿尿时都会忍不住瞥上一眼时,就暗下决心:“医院问个清楚,再拖下去我要成偷窥狂了。”

我和老公带着晨晨去了省儿保的儿童保健科,医生让我们把晨晨放在体检台上,打开纸尿裤看了看,又摸了摸,说:

“好像确实不太明显,位置比较偏上,但宝宝才2个月,还可以观察,有些自己会降下来。”“那降下来的概率有多大呢?”“一般足月儿隐睾的发生率是3%~4%,到了1岁左右,这个比例就降到1%了。”“那万一降不下来怎么办?”“如果1岁半还降不下来,那就得手术了。”

医生看了我一眼,大概从我的神色中看出了深深的担忧,就接着说:“现在也不建议做什么,再观察吧。”

于是,我们带着“随访”的建议和“1岁半”的deadline回家了。

第二次就医:建议手术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成长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让我应接不暇,加上小蛋蛋并不是完全没有,所以就暂且放在一边了。

偶尔我也会用某度查关于隐睾的资料,但是因为某度一贯吓死人不偿命的风格,每次查我都会焦虑很久。

老公看不下去了:“别查了,医院。”

晨晨快1岁半的时候,因为感冒医院,医院刚开不久,就诊的病患不多,看完感冒后,我跟老公说:“趁着人少,要不我们去这里的泌尿外科看看?”

挂了号,等了一会就轮到我们了。

医生让我们解开晨晨的纸尿裤,那天蛋蛋很“不争气”地不在小鸡鸡的下方,医生看了一下,问:“多大了?”

“17个月。”我心里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我建议你们手术。”

我愣住了,试图挣扎一下:“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保守治疗的方法是注射激素,但要经常打,而且效果也不确定。手术是比较快的解决方法。”

当我还在纠结要不要手术、是不是全麻、有没有副作用的时候,老公已经迅速做了决定:“安排手术时间吧。”

第二次就医,我们得到了一张手术预约单,一星期后做“睾丸下降固定术”。

第三次就医:不用手术,定期检查回到家,我左思右想,觉得还是再找其他医生确定一下为妥,于是就找了省儿保的泌尿外科主任。

两天后,我们来到了人山人海的省儿保,在候诊时我暗下决心:“如果主任看了也建议手术,那就手术。”

轮到我们了,主任让我将孩子两腿分开抱在胸前,他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稍稍错开一点空隙往孩子阴囊处一抵,阴囊褶皱下面一下子显露出两颗小蛋蛋:“看,不是在的吗?”

“那就是没问题了?”我问。

“去做个B超,看看睾丸的发育情况。”

做完B超后,我看到单子写着的“阴囊内”“未见明显异常”等字,心里的石头算是放下大半了。

主任看了单子后,说:“基本没问题,你就在家经常给孩子做我刚才检查时的那个动作,每三个月来复查。”

晨晨妈说到这儿,长舒了一口气:

“这样看来,小蛋蛋暂时是不用挨一刀了,定期检查就行了。男孩子可真麻烦啊。”

隐睾症,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畸形之一

听了朋友的一番叙述,我想要不是她家原本就有个男孩,恐怕也不会那么早就发现孩子的“蛋蛋”问题。

可又有多少男孩的妈妈会注意到呢?

隐睾症其实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罕见,它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男性泌尿系统畸形之一。

在足月男宝宝中发病率为1%~4%,在早产男宝宝中发病率为1%~45%,大多数隐睾为单侧隐睾,双侧的概率约为15%。

隐睾症也称为睾丸未降,临床上将其分为:

可触及的隐睾:出生后未在阴囊内触及,但可在腹股沟或阴囊上极触及睾丸样的肿块。

不可触及的隐睾:出生后未在阴囊内触及,同时在腹股沟或阴囊上极也均未触及到睾丸样的肿块。通常为腹内隐睾,腹腔镜可探查确诊。

现实中也有一些像晨晨这样的,阴囊内睾丸很容易回缩至阴囊外。

当孩子紧张、哭闹、体检B超探头局部刺激或天气寒冷时提睾肌就会收缩,从而将睾丸上提至腹股沟甚至更高处,但可以被人为地下拉至阴囊内,并维持该位置一段时间。

这种情况为“回缩性睾丸”,5~6岁最明显,到青春期第二性征开始时会有所缓解。

这种情况不属于隐睾,不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但需要密切随访至青春期。

对于提睾肌敏感、睾丸易回缩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鉴别:

孩子入睡后、泡浴时睾丸能够降至阴囊底部,往往就不考虑隐睾。

有怀疑,应尽早由小儿泌尿外科医生诊断

除了大孩子偶尔会说有短暂胀痛外,多数隐睾的孩子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全靠家长发现。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双侧或单侧阴囊空虚、塌陷,就应该带去小儿泌尿外科进行诊断。

隐睾最初的诊断最好在孩子6个月以内完成,因为这段时期提睾反射最弱而且腹壁脂肪较薄。

目前的共识是,对于隐睾的诊断,体格检查是最可靠、准确、最小侵袭性和最经济的方法。

影像学检查虽然非常流行,但B超结果常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CT检查放射暴露总不可避免,MRI价格相对昂贵且需要进行镇静或麻醉。

由于体格检查有专业的手法要求,所以一定要找有经验的小儿泌尿外科医生来进行诊断,诊断正确率会大大提高。

确诊隐睾症后越早手术越好

睾丸发育成熟在2~4℃环境中最为合适,这远低于人体的正常体温,而突出于腹部的阴囊袋状结构可以提供此温度。

如果隐睾不做手术,长期被“炙烤”的睾丸可能没有功能,影响生育,还可能出现扭转、坏死、癌变。

因此不管从生育角度还是健康角度考虑,隐睾都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和及时治疗。

一般而言,孩子刚出生时,睾丸未降入阴囊,可先行观察,6个月内睾丸可能会自行下降。

但6个月之后睾丸仍未降入阴囊,则自行下降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同时,睾丸离阴囊越远,自行到达正常位置的可能性越小,这时应该积极治疗把握最佳治疗时期。

现在一般主张在孩子6个月至18个月进行治疗,越早治疗越好,最好不要迟于2岁。

因为研究发现,年龄越大损害越重,需要下行的距离也越大。

隐睾手术有传统和微创两种方法:

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腹股沟做切口,把睾丸松解后固定在阴囊里面;

微创手术是用腹腔镜从肚子里面把睾丸松解,然后固定在阴囊里面。

具体手术方案由医生根据宝宝隐睾的不同位置及体质等合理选择。

许多妈妈看到“手术”两字就害怕得不得了,想最好等孩子大一些再做。

其实,从医学角度来讲,现在麻醉给力了,且越早做对以后的功能影响越小,这样的小手术早点儿做才是正确的,已有新的研究建议最佳手术时间为6个月至1岁。

需要提醒的是,手术不是一劳永逸,术后需长期随访,每3个月复查1次B超直至术后2年,以后每年复查1次,直至18岁成年,以明确有无回缩、萎缩或恶变风险。

如果孩子被诊断为回缩性睾丸,则有较高的风险发展为睾丸未降,目前大量文献推荐回缩睾丸在未降入正常阴囊内,应该每年一次或两次的长期随访直至青春期结束。

如果在随访中发现睾丸体积变小、位置异常,都需要立即进行手术。

隐睾症也确实有激素治疗方法,多适用于1岁内的孩子,6个月后即可开始使用。

但是激素对睾丸下降的作用不确切,而且长期使用还有副作用,一般不推荐作为常规方法。

不要因为侥幸和害怕而“赌上”孩子的未来

“小蛋蛋”确实是一个非常娇气的东西,容易受伤不说,还爱东躲西藏,一旦蛋蛋生病,影响将来的生育,后果就真的很严重了!

一些动物实验表明,只要是睾丸不在阴囊内,超过24小时之后,它都会有一些超微结构的改变。

所以,对于“小蛋蛋不见了”这个问题,一定要及早诊断和治疗,不要因为侥幸或害怕手术而耽误了孩子的未来。

即使孩子隐睾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也还是需要手术的,虽然可能已经失去了产生精子的功能,但还会有一些产生雄激素的能力,此外,把睾丸放进阴囊内,可减少扭转、恶变的发生。

参考资料:

[1]隐睾,躲猫猫的“调皮蛋”[J].子游.江苏卫生保健.(12)

[2]隐睾症治疗方法的进展[J].蒋萌,杨屹.中华小儿外科杂志.(07)

[3]隐睾症诊断与处理的安全共识[J].刘毅东,庄利恺.现代泌尿外科杂志.(09)

[4]回缩性睾丸的临床研究[J]..郭祥,李爽,王军,郭晖,雷伟.中国男科学杂志.(10)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ekoala.com/hbyx/90888.html